潮头壮歌
——优秀军转干部、山东福汉集团董事长王福波的创业创新传奇(上)
撰稿: 众 文
报纸上,电视里,网络中,各类媒体,关于他的新闻报道接连不断,持续追寻、再现他三十年来拼搏求索、创业创新的传奇经历;
市级领导、区级领导,来自省里以及各地文化界、商界的知名人士,一批批到他的企业,视察考察、座谈研讨,肯定他敢为人先闯商海、勇立潮头创新业的发愤图强精神,盛赞他厚德载商、报国为民的儒商情怀和人格魅力;更有许多普通市民,既有他过去在棚户区改造中交下的拆迁户朋友,也有新近在媒体上结识他的新粉丝,一拨拨来到他正开发建设的“菏泽文化城”,分享他新理念开发房地产的新成果,时不时有人挤进他的董事长办公室,“开后门”预定抢手的好房子。这个人,就是军转干部、共产党员、市人大代表、山东福汉集团董事长王福波。让我们走近他,品味他30年创业创新路途上的苦难艰辛,分享他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喜悦。
从前途光明的少壮军官铁心要转业,到手捧铁饭碗的机关干部义无反顾辞职下海捡破烂、闯市场,胸怀梦想的王福波一次次挑战世俗的成规,果敢地站在时代的潮头。
1962年,王福波出生于菏泽市牡丹区吴店镇张河口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里。虽然是家中很受娇宠的第一个男丁,但他自幼对于所受的娇宠没有多少记忆,有的却是过早经受的生活磨难。有两件事他记忆最深刻:一是父母无力给孩子们及时添置衣服,以至于他到了小学五年级时还不得不“接力”穿姐姐的衣服而常受同学讥笑;二是因为家中缺粮,他处在生长旺盛期却常常吃不饱而严重营养不良,读高二时一次在课堂上突然昏厥,幸被老师同学及时送到医院抢救才脱险。然而这些并没有在王福波心中留下多少阴影,反而激励他自小树立起发愤图强改变命运的志向。读书之余他留心家乡历史文化,为菏泽这片英雄的土地深深自豪,对历史上诸多救国救民的英雄人物,心生崇敬和向往。艰困的生活磨砺着他,丰厚的文化滋养着他,王福波由一个瘦弱男孩长成一个魁梧的鲁西南大汉的同时,一个矢志报国的热血青年所具有的英雄情怀、担当意识,也在他内心深处暗暗地滋长。而正是这种生存土壤的早期造就,促成他走上一条不一样的、屡屡给人们带来惊诧的人生旅途。
放弃高考去当兵,是初涉世事的王福波带给人们的第一个惊诧。1979年,作为高二学年的尖子生、班干部,王福波和同学们紧张地备战明年的高考,对来之不远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但这年春天爆发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及接下来的中越边境自卫作战,却一下子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出人意料地放弃高考,坚决报名入伍。在像炸了锅一般的议论声中,在老师同学的不解、叹息和亲朋好友的劝阻声里,王福波最终毅然决然地走进了军营。“上大学的机遇固然珍贵,但保家卫国上战场的机缘更难求。身为七尺男儿,我不愿此生留下遗憾!”他向老师亲友坦言,也在心中坚定地为自己加油。
“22岁就当了连长,王福波那小子竟然申请转业了!”1987年,王福波再一次让亲朋好友大跌眼镜。八年军旅生活,他虽没能如愿走上战场,但也算如鱼得水。凭着他的踏实苦干和精明干练,王福波入伍第二年就当了班长,不久又考入军校,毕业后即当了排长,不长时间又提拔为连长,并调任师部参谋,这时他才22岁。战友们羡慕他,首长们器重他,家中亲友更为他自豪,在人们看来,将军梦正向他招手。在这人生的当口他却要来个“华丽转身”,岂不是吃错药了?其实,王福波作出这个人生抉择,也是倍感煎熬。写转业报告的那个夜晚,他写了撕,撕了写,整整一夜,两眼煎熬得通红,烟头积满了烟缸,但那一页纸的报告硬是没写成。是啊,自己干到今天这一步,是多少人盼望而不可得的呀,如果沿着这条路走下去,顺利提到团级、师级,甚至当个将军都有可能,将来驰骋疆场,卫国立功,那真是人生的梦想、家庭的荣耀啊,这一切就这样放弃吗?但理性的分析又给了他三条离开的理由:党中央提出裁军百万,你不走,我不走,谁走啊;好几个同级别的老大哥战友,妻子老婆还在农村苦熬,眼巴巴盼着再提一级,家属就能随军吃国粮了,自己转业让开路,他们就多一个机会;更主要的是,党中央战略判断未来二三十年不会打仗,全党工作重心转入经济建设,建功立业的主战场已经转移了,在那里才能有更大作为!大局在胸,谋定后动。在人们的惊讶和议论中,王福波谢绝战友、首长的挽留,再次毅然决然地转身,告别军营,重返家乡。
“放着好好的机关干部不当,王福波竟然辞职下海捡破烂去了!”一年时间不到,又一条重磅炸弹似的信息,更是把众人“炸”得目瞪口呆。在人们看来,王福波转业被安排到菏泽市政工程处当干事,虽然算不上多放光的岗位,但毕竟是风不吹雨不淋的事业单位干部,捧的是稳稳当当的铁饭碗。更何况,尽管上班时间不长,他就凭着自己过人的才华和部队机关工作经验,在宣传报道、职工文化活动等方面,干了几件着实让单位长脸的漂亮事儿,一时间领导刮目相看,群众尊敬爱戴,上下都对“有本事的王老转”前景看好。可这一切令多少人眼馋的宝贵家当,却被王福波一把给扔了,一根筋打报告停薪留职,下海去搞什么个体私营经济去了。当今的人们再谈此事,内心已经波澜不惊了,可在人们把吃“国粮”、捧“铁饭碗”看得比天大的28年前,王福波的这一举动,着实让许多人惊掉了下巴。
王福波走下这步险棋,内心也经历了外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纠结。面对还算“体面、风光”的生活,他远没有转身就走、弃如敝履般的潇洒,毕竟它是自己奋斗十来年的成果,并且还承载着全家人的安宁好希望。但是,他在内心确确实实难以忍受这样的煎熬:那种一年要闲半年的工作,那些大多数要靠一张报纸一杯茶打发的日子,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人生苦短,难道自己一生就这样碌碌无为地度过吗?他觉得自己转业回地方,只是投入了经济建设的主流,但远远没有走到这股时代大潮的潮头。正好现在上级号召机关干部职工停薪留职,下海经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这是党和国家开辟经济建设新战场的号令,我何不顺势而为,去当一个探路者和弄潮儿呢?思路明晰了,纠结放下了,他再次平静而果断地转身,走上了前途未卜的创业之路。
然而,也正是在那一次华丽转身之后,一位虔诚坚定的创业者就迈步上路了;一个未来的成功企业家诞生了。他从投入家庭全部积蓄300元贩卖服装开始,失利赔本后又从白手起家捡破烂起步,二十八年摸爬滚打,艰难前行,跨过道道激流险滩,迎来次次岸阔潮平,命运之神终于向他招手微笑。到今天,在他手下已经初步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0余家企业,数千从业人员,集房地产开发、酒店经营、物业管理、养老服务、文化传媒等多种产业形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企业集团——山东福汉集团。他的成功之路,被人们赞誉为业界传奇;那个当年被多少人看不懂的“破烂王老转”,如今成了各级领导夸赞、各界人士叹服的菏泽创业创新的榜样和旗帜。
生活,注定要给勇敢忠诚的开拓奉献者丰厚的回报。
从“破烂大王”到“装修大王”、从“防水大王”再到房地产界“黑马”,他在商海中辗转腾挪,变道提速,但创业的标尺始终定在“会当凌绝顶”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战国时期越国大政治家、军事家范蠡,建立不世功勋后急流勇退,隐于江湖,晚年客居于今菏泽市定陶区的陶地经商致富,留下一段“三致千金”的千古佳话。
停薪留职后的王福波只手空拳闯荡商海,误打误撞十余年,却在不经意间先后赢得“破烂大王”、“装饰大王”、“防水大王”的美名;近年来更是在房地产界异军突起,被称为一匹业界的“黑马”。堪称一段现代商界传奇。
王福波第一个创业高峰是成了“破烂大王”。当年下海后他遍寻经商之路而不得,于走投无路之际开始捡破烂谋生,不料想这条路竟越走越宽:由捡破烂到收废品,由骑自行车带跨篓走村串乡,到摆摊设点坐地经营,由单体经营到连锁经营,由卖给大户外销到自立门户对外销售,由小批量销售到动用汽车、货运专列大规模销售,仅仅四五年时间,他的废旧物资回收在菏泽及周边形成了垄断性的规模,尤其在废旧塑料回收经营领域,更是在苏鲁豫皖四省接壤的方圆几百里地域内,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哥大”。由此,不仅“破烂大王”的名声越传越远,就连菏泽及外地的几家国营回收公司,也慕名登门拜访,探讨聘请他担任经理或双方联合经营事宜。在这个连普通人都看不上眼的小小“破烂”行业,王福波竟然整出了这么大的动静,这令许多人第一次对他刮目相看了。
当人们期待着王福波在“破烂”行业有更大发展的时候,他却急流勇退,悄然转战到装饰装修行业,开辟了新战场。时在1992年,改革开放的大潮汹涌而来,继农村温饱问题解决后城市的大规模建设开发正在破题,住房改革的推进打开了人们对于住房消费升级提档的胃口,房屋装饰装修行业面临无限商机。洞察市场的王福波看准这一难得的市场机遇,果断放弃风头正劲的废品回收,杀进装饰装修业抢占先机。又是一次从头做起,艰难起步,又是一番卧薪尝胆,舍命拼搏。经过六年打拼,在这个陌生的行业,他又一次杀出了一条血路:他所经营的鲁西南装饰大世界,无论规模和档次,在鲁西南地区都是首屈一指;外地商家到菏泽打市场,装饰大世界是他们的合作首选;佛山、淄博、临沂、徐州等地生产建筑装饰材料的厂家主动前来合资合作的达到上百家;当时全省最有影响力的青岛市房屋建筑装饰工程公司,慕名上门,与他洽谈成立了合资合作经营的装饰工程公司,当时在菏泽挂职副专员的青岛市一位副市长和在青岛挂职副市长的菏泽行署一位副专员,同时到场为公司揭牌;香港十大富豪之一的李兆峰先生在考察完整个山东市场后,破例在未收一分钱货款的情况下,一次发来七车皮价值200余万元的墙地砖,与王福波的装饰大世界合作。当时的200万元,可算是一个天文数字啊,由此可见王福波在全国装饰业的影响力。“装饰大世界,装修新境界”,王福波的这句广告语,当时在菏泽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口头禅。他的装修工程公司,以质量、价格、诚信等几方面的超强优势,几乎垄断了菏泽的大中型装修装饰工程市场。他本人也被全地区的业界同行自发推举为菏泽地区装饰业联谊会会长。成为行业内外公认的“装修大王”!
虽然在装修行业做得风生水起、如日中天,但从不满足现状的王福波又把眼界投向了建筑防水行业。房屋渗漏是建筑业的通病和顽症,防水也成为行业内的一条“畏途”。但王福波认为,越是险处越有好风景。他成立了自己的防水公司,开始向这个陌生的新领域冲击。历经三年拼搏,他再度踏平了坎坷,攀上了又一个事业的巅峰:他所总结、创造的刚柔局部复合法做卫生间、向微缝打针法治理墙体渗漏、迎面堵漏法治理疑难杂症等等防水新经验,登上了全国性的防水刊物,被全国同行广泛学习应用;作为山东防水界的杰出代表,他被誉为“中国防水八杰”之一;他的防水工程,遍及菏泽的新旧大型建筑;“青菏防水,滴水不漏”,成为他的防水公司的品牌标志。一顶“防水大王”的桂冠,通过万千群众之口,不期然又落到王福波的头上。
一次次在坎坷荆棘中冲杀,一次次出人意料地登上顶峰,王福波的幸运来自哪里?那不是天上掉落的馅饼,而是咀嚼屈辱苦难的汁液,和着辛勤的汗水浇灌出的果实;那不是命运之神恩赐的炫目灵光,而是强者的意志、智者的灵性汇成的斑斓彩虹。
王福波虽然当过军官、坐过机关,但他毕竟是出身于一个世代务农的农村娃,吃得下别人不能吃的苦,受得起别人不能受的罪,是他最大的资本。经营“破烂”的初期,他一顶破草帽,一身旧衣服,一辆破自行车,一个大跨篓,一天奔波一二百里,自己既是老板又是装卸工,为了省下住店钱,他傍晚出发半夜到,一件旧军大衣裹身,蜷缩在车厢里挺过寒夜的黎明;做防水工程,他身先士卒爬上危险的楼顶,寻找漏水规律,琢磨堵漏诀窍……在这样的劳动者面前,什么困难还能挡得住他的脚步?
他在骨子里是一个桀骜不驯的强者。他知道自己既然选择站在时代的潮头,就要拿出军人的血性,开弓没有回头箭,义无反顾,一往无前。这种坚毅不仅来自军旅生活对他的塑造,也来自他对父母亲人的承诺和担当。他永远不敢忘记那刻骨铭心的一幕:他辞职下海捡破烂的事情,终于突破了他对家人的刻意隐瞒,传到了年迈的父母耳中,揪心的二老连夜赶到他城里的家探问究竟。望着一大早突然敲门而入的双亲,望着爹娘沧桑的脸上写满担忧的神情,王福波刹那间悲从中来,双泪迸流,他扑通跪在爹娘面前哽咽难言。不是为自己选择的道路而痛悔,而是为让爹娘二老为他担惊受怕而内疚,更为了自己虽然有心报答却一事无成而自恨。就在那一刻,王福波在心里发誓:爹,娘,您的儿子一定要给您不一样的生活,一定要让您出门挺得起腰杆,在人前说得起话!自强的秉性和这沉甸甸承诺,容不得他在创业路上有些许的怠惰和彷徨。“不干则已,干就干到最好!”这是他在伙伴和同事中常说的一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这句广告语他很欣赏,但他说:“不敢追求最好,怎么实现更好?干企业就要敢于瞄准最好作为目标,这样才能像打仗一样,破釜沉舟,敢打必胜。”这,正是他创业经历的写照。
在创业战场上,王福波不是一介莽夫,他是军校的高材生,是古今兵法精髓的探求者,他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追寻者和当代世界经济理论孜孜不倦的学习者。二十多年的商战中,他将手中的“文化”武器运用得得心应手。还在骑自行车捡破烂和收破烂时候,他就订阅了《再生资源研究杂志》,不仅把废旧物资回收行业研究个底儿掉,还把自己的心得写成文章登在杂志上,所以他后来的经营套路常令同行们出乎意外,眼花缭乱,眼看着他往龙头老大的位置蹿升;干装饰装修和防水行业,他都自办专业刊物,在全国和全省范围内吸取和交流创新成果,他出资邀请全菏泽地区同行聚会交流,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提高。因此不论经营哪个行业,王福波总能做到起点高,点子新、效益好、发展快。他很善于向古人学习。很多人对王福波每当一种生意干得风生水起时就转换行业很不理解,他说,这是借鉴商圣范蠡的智慧。古书记载范蠡在定陶经商致富,特意点出他“三致千金”,这是他三落三起被动为之呢,还是他在一个行当赚取一桶金后马上转换行当再赚另一桶金的主动为之呢?以范蠡的智慧,肯定应当是后者。就像渔民打鱼,一个鱼讯来了,赶上潮头的那几网出鱼最多,潮头过去了,撒网的也多起来了,还有多少鱼可打呢?所以聪明的渔民总是赶着渔汛潮头抢撒头几网。王福波,就是那个赶着潮头撒网的打鱼人。
人们常说,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集勇者、强者、智者于一身的王福波,就是那个做好了准备踏上创业征程的人,所以命运之神垂青他,眷顾他,助他一次次登上巅峰,领略“一览众山小”的无限风光。
在烂尾楼盘废墟上打造抢手小区,给冰冷的地产项目植入鲜活的灵魂,深耕供给侧改革,在低谷中再造高峰,他以崭新理念驾驭房地产业悍马,在更大舞台上书写创新的传奇
200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王福波挥兵跨入了房地产行业。
说是偶然,是王福波对房地产业有一种深深的敬畏,他觉得这个方兴未艾的行业,关乎国计民生太重,政治和政策性太强;它的水太深,需要的资金量太大,对经营者要求太高。以他自己的能力,他还不敢投身到这个大潮中去击水;但偶然中又有必然,毕竟,他已经有了三次白手起家的历练,遍尝了创业的酸甜苦辣,况且,他干得得心应手的装饰业和防水业,本身就是房地产业大家族的近亲支脉;毕竟,他知道越是水深难度大的行业,其发展前景就越广,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建得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尽欢颜”,这是多么伟大的事业!更何况,十几年的商海弄潮,他隐隐觉得,自己的手中,似乎已经握住市场经济的“灵蛇之珠”,内心深处,早已有了到房地产业一试身手的期待。
于是,他定下决心,实现罗陀斯岛上的奋力一跳,把他的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出手不凡,首战告捷。他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是曹县的一处棚户区改造工程。凭着他对拆迁户群众内心期盼的深入了解,凭着贴心式拆迁补偿方案和高端化的小区规划和户型设计,王福波的竞标方案先声夺人,高票胜出。接着,凭着他的诚信和敬业精神,赢得了政府的全力支持、回迁户热情拥护和有关各方的通力配合,超高的人气推动工程的顺利进展。结果,从项目签约到工程完工,再到全部住房交付完毕,直至向政府交清最后一笔税款,仅仅用时11个月。一个刚入行的新手干得如此漂亮,这使得业内同行大感震惊;这个成功的范例,也成为菏泽房地产业的一个经典传奇。
挟首战告捷的成功经验和不干则已、干就干到最好的创业理念,王福波的房地产公司一鼓作气,在菏泽相继开发建设了明珠商城、岳程明珠、锦绣中华、成盛新都汇等房地产目,开发土地总量达到700余亩,累计建筑面积达到140余万平米,全部进展顺利,实现了拆迁户群众、政府和企业的三赢,圆满成功,不仅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同行的赞誉和群众的口碑,也使他和他的公司赢得了超高的人气和良好的企业形象。
成为“治理烂尾楼盘专家”。由于入行较晚,王福波的开发项目没有一个是从土管部门摘牌直接拿地,全部是拆迁建设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尤其多数是几经转手的“烂尾地块”或“烂尾楼盘”。小区好建拆迁难,烂尾楼盘的拆迁更是难上加难。正所谓不遇盘根错节无以别利器,王福波没有畏难退缩,他把创新的目标盯上了“烂尾楼盘”的复活再生,他认为这是一个有作为的开发商必须破解的难题。经过一次次调查研究,一次次与拆迁户掏心掏肺交谈,一次次利益平衡测算,他先后总结出了“人性化拆迁”、“三赢拆迁”、“换位思考拆迁”等一系列拆迁操作新路、新办法,将难题一个个化解。锦绣中华小区,楼盘不大,只有三十几户拆迁户。可就是这么小项目,硬是前后难走了三位开发商,工程卡在那里几年没有动静。王福波接手后,一家一户做工作,倾听意见交朋友,大家都说:这个开发商中,有人情味。隔膜打开了,沟通就容易了,等到拆迁补偿方案一出炉,38户家家满意,项目顺利推进。成盛新都汇小区,王福波接手前,前后迁延搁置六年,政府几次组织拆迁攻坚都没成功,最后那位来自南方的开发商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项目转到王福波手上,他心中格外增加了几分畏敬。但经过调查走访,他心中很快踏实了。当时正处在由开发商拆迁向政府拆迁的转折期,有些政策还在完善中。王福波建议不再观望等待,由他主导开始拆迁。政府拆迁办的一位干部半开玩笑说:王总要能拆下来,我们在你这里召开全国的现场会!王福波笑而不答。他先后召开两次拆迁户代表座谈会,和大家谈笑风生拉家常,设身处地说利害,说的大家豁然开朗,心悦诚服;又对个别重点户因户制宜做工作。结果,20天内,签约户数超过90%;个别困难户的签约也在分头做工作后很快完成。拆迁完成了,小区建成了,业主入住了,一个烂尾楼盘获得了新生。类似的消息一次次传开,在人们一次次震惊、欣喜之后,王福波“烂尾楼盘治理专家”的美名又在业内外不胫而走。
用新理念创造新产品,在低谷中打造新高地。孟子在两千年前就说过,上天想叫一个人干点儿大事,总要叫他先经受磨难。踏入房地产业不太久,王福波事业上的磨难就来了:原先炙手可热的房地产,这两年突然冷下来了,不少小区的售楼部门可罗雀,一些楼盘工地上的塔吊,眼看着锈成了铁架子,开发商跑路的传言不时响起。就在人们的惶惶不安、一筹莫展的气氛中,王福波倒显得一派气定神闲。实际上,时时注意学习、密切研判形势发展的他,对房地产的今日之忧早有预感。但他分析,中国的房地产业,远没有走到成熟的中期,更没有走到山穷水尽的末期,当下的冷清,只是前进中的调整期,走出低谷的关键,是改革创新,开发出适应人民群众提升和变化了住房消费需求的新产品。早在几年前,王福波就在企业内部的学习研讨会上说: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发财的行业在吃、住、行,重点是物质层面;今后三十年,发财的行业要向游(旅游)、养(养生养老)、娱(文化娱乐)转移,重点是文化、精神层面和提高生存和生活质量等新的消费需求。房地产企业必须求新求变,跟上时代步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党和国家提出的供给侧改革的新方向,他向高层专家请教,到全国各地考察,紧密结合菏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实际,果断锁定了经营和产品创新的路径:走文化、医疗、服务等产业与房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用新的理念赋予不同的楼盘以鲜活的生命,使住房和小区不再仅是遮风避雨之所,更是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贴心优质医疗、保健、养老等尚品服务的全新平台!
他用这一创新型的理念打造的第一个实验小区,就是目前正在红火建设中的“菏泽文化城(天荷御园)”项目。
位于菏泽城市新区中心的天荷御园项目原是一个典型烂尾地产, 2013年接手这个项目后,王福波成了它的第七任开发商。还在正式接手之前,他就对该项目进行了全方位研究和思考,思量如何将这个饱经磨难的项目如凤凰涅槃般重生,使之在自己手中大放异彩。几番斟酌探讨,他果断做出了“菏泽文化城,文化一座城”的高端定位。在这个占地240亩、西依500载古环城大堤、东临千载古运河赵王河的城中心宝地上,他规划了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集文化娱乐、商业、住宅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体——菏泽文化城,整个综合体的“灵魂”就是文化。这里的住宅区命名为“天荷御园”,十几栋高层住宅楼,分别以“花好月圆’’、“盛世花开”、“钟爱一生”、“吉祥三宝”等冠名,浓郁的文气让人神往;在这里将突出菏泽“戏曲、武术、书画、牡丹”文化历史悠久特色,分别建设“菏泽四乡馆”,还要建立“菏泽百位名人馆”,使菏泽地方文化熠熠生辉;这里要建设集英荟萃的“中国文化馆”,将全国的高端文化艺术尽揽其中;这里还将为当代100位顶级艺术家建设个人展馆,展示当代世界顶尖艺术的精奥;这里还将建设包罗天下名吃的“曹州府”美食城,汇萃全国乃是世界的饮食文化。项目全部建成后,不仅住在文化城中的居民,凡是徜徉其间的菏泽市民乃至外地游客,都可以感受悠久璀璨的菏泽地方文化,可以欣赏全国乃至全球的文化艺术精品,可以和国家级、世界级的艺术大腕对话,可以品味天下的美食;西望古城大堤公园,聆听菏泽城的历史足音;东瞰赵王河旖旎风光,构成菏泽重要城市文化景观的“八大馆”错落两岸……这哪里还是一个房地产项目,它已经被淬炼升华,成为散发着夺目光辉的一块文化瑰宝,是菏泽傲然屹立于周边城市的一块文化高地,是一座独具特色的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艺术殿堂。
“菏泽文化城”信息一经传出,立即在菏泽乃至更大范围内引起轰动,人们又一次为王福波高屋建瓴的奇思妙想和宏大气魄所深深折服。众多国内外文化名人、大师接踵而至:获新中国第一位“人民艺术家”称号的老舍先生之子舒乙先生已将老舍戏曲《茶馆》签约入驻;曾为五十个国家政府首脑雕塑头像的世界级雕塑大师薛林纳先生已捷足先登签约文化城,并已在菏泽先行择地布展;意大利建筑艺术家克里斯先生携夫人已加盟王福波文化团队;中国国宴大师李光远先生已与王福波菏泽文化城美食文化街签约;电视连续剧《何思源》筹拍团队己由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何鲁丽授权,正在菏泽文化城山东业蓬影视文化影视中心筹拍;中国著名紫砂壶大师吴伟华先生、著名湖笔大师王一品先生、著名书画家范曾先生、鲍甲先生、谢孔宾先生等一干文化大腕,均已或将要签约菏泽文化城……在文化城建设工程突飞猛进的同时,受到“菏泽文化城,文化一座城”启迪的菏泽市民,一拨拨来到工地,打探进度和行情,一批批来到小区展厅,按图索骥挑选满意的房型。他们打定主意要在文化城拥有一处充满文气之宅,不仅“文化”自己,还要“文化”子孙,为家族长远发展占下一块风水宝地!
据菏泽市权威部门2016年上半年发布的统计公报,菏泽文化城的房产销售,在全市同行业中遥遥领先!
思路一开天地宽。随着菏泽文化城的轮廓浮出水面,那边,以养老地产为理念的北关华夏城正紧锣密鼓地运作,全国闻名的爱心养老集团闻讯赶来签约合作,一个规模空前、以居家养老和失能养老为特色的养老地产项目将在中原大地横空出世。
紧排在后面的,还有以医疗养生地产为灵魂的和平新贵项目……
这是王福波创业征程上的新传奇。
* *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一个时代弄潮儿的人生壮歌,刚刚谱下序章。
创业创新的征途上,王福波一如既往,步履匆匆。
他知道,远未到庆功玫瑰园的时候。